找到相关内容1209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唐君毅《谈中国佛学中之判教问题》

    般若经之扶助般若波罗之布施等五度,以讲缘因佛性。是为三因佛性。了因佛性,重在观空,成般若。缘因佛性,重在有五度行等,成解脱。正因佛性,是中道第一义空,证此,成法身。智顗之空、脱行、般若智,而与此佛性...

    唐君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3965928.html
  • 论诗禅交涉--以唐诗为考察重心

    Dhyana),起源於古印度瑜伽,後为佛教吸收发展,成为“思维修”,是修证觉性的方法,也就是戒定慧三学中的定学,六波罗中的禅定。东汉安世高所译的《安般守意经》属小乘禅法,...

    萧丽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0266321.html
  • 茅蓬札记第二辑 圆因法师著

      55.忍字无价宝   有人来打我,我自先睡倒,他也省力气,我也无烦恼   这个波罗,就是无价宝,能依这忍字,一生过到老。   56.心不迷不堕生死   心不迷不堕生死,业不系不受形质;...无边,三藏十二部经典,部部深奥难测,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高妙难解,因此一般学佛大众往往浑浑噩噩,抓不著要点,以致人云亦云,无所适从,丝毫没有定见,一下子听人家说参禅好,就跑去参禅,一下子听人家说学好,...

    圆因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1066527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的禅

    收于《圆觉经修证仪》卷十七、十八。大致是与智顗的《禅波罗次第法门》及《小止观》相似,别无创见。   宗密的思想,与《圆觉经》及《大乘起信论》有密切的关系,故以唯一的真心为万法的总体和根本。   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1466946.html
  • 评介《中国佛教》第二辑

    思恶,正与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?」惠能言下大悟。复问云:「上来密语意外,还更有密意否?」惠能云:「与汝说者,即非也,汝若返照,在汝边。」  这种返照护持的工夫,并不是嘴边说说就算了,是必须透过真实的心行,才能称为般若行:  善知识!世人终日口念般若,不识自性般若,犹如说食不饱,口但说空,万劫不得见性,终无有益。善知识!摩诃般若波罗是梵语,此言大智慧到彼岸,此须心行,不在口念,口念心...

    邱德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0667232.html
  • 大威神力观世音菩萨

    说法』。所以说观世音菩圣号的含义,就是大慈大悲,循声救苦,无处不现身。 观世音又称观自在 唐朝著名的佛教法师和学者玄奘,在翻译『般若波罗多心经』时,将观世音改译为观自在。观自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1267899.html
  • 弘一大师:以戒为师、砥砺僧格的典范

    第369页。  ⑧弘一法师:《般若波罗多心经讲录》,秦启明编《弘一大师李叔同讲演集》,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,第213页。  ⑨弘一法师:《佛法十疑略释》,秦启明编《弘一大师李叔同讲演集》,...

    刘泽亮 贾应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1867989.html
  • 魏晋玄学与魏晋时期的佛教

    老庄思想为核心的玄学思潮。把“般若”解为“大明”,当是取自《老子》的“知常曰明”;把“波罗”解为“度无极”(达到无极),也是取自“老子”的“复归于无极”,所以支谦(大明度无极经)第一品原注中有这样的...道术来解释佛教。  支娄迦谶一系则不相同,所传为大乘般若学,他的弟子叫支亮,再传弟子为支谦,世称“三支”。支娄迦谶于桓帝末(167年)至洛阳,灵帝光和二年(179年)译出(道行般若波罗密经),支谦再译...

    汤一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3968396.html
  • 湘山宗慧禅师及其《牧牛歌》

    就是文中有许多问答都是宗慧禅师圆寂以后才成立的著作中的文字。例如:关于“六祖《序》如来所说金刚般若波罗与法为名”的意旨问题,其答文第一段摘录《金刚经解义》序文[23],第二段主要摘自心泰编《佛法金汤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2268957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2)

    在。  菩萨乘,是指大乘显教。大乘区别于小乘的根本之处是发菩提心,这是大乘佛法的核心。显教大乘是以发菩提心为基础,修三十七道品、六度波罗,最后证佛陀的果位。按佛经上讲,修成阿罗汉之后还需要经历...佛法及一切善德的“地基”。刚皈依后的居士,要受五戒;受了具足戒的僧尼,必须奉持二百多条乃至三百多条戒律;大乘佛子,要奉持菩萨戒;受过密法灌顶的人,要奉持乘戒,乘有十四根本戒,大圆满有二十七根本戒。戒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769443.html